2007年9月3日 星期一

16擊:你所不知道的韓流

作者:邱毓斌(台灣人權促進會執委)

首先,這齣紀錄片本身的組成形式就是一個驚嘆號。16位導演,針對各自所選擇的紀錄題材,分別貢獻了一段作品。而整部將近兩個小時的影片看下來,卻讓人有一氣呵成的感覺,就像本片的中文譯名一樣:啊,原來近年來在國際上光鮮亮麗的韓國,背後的真實面目是這樣子!

這正是這部曾於釜山國際電影節參展的影片的背後企圖,透過16位導演的集結,呈現出韓國社會中為主流媒體所忽略或掩蓋的若干尖銳議題,其中包含的每個面向都觸動著韓國社會發展的底層神經:經濟議題(美韓自由貿易協定FTA、亞太經合會APEC)、環境與開發議題(捍衛Saemangeum濕地、賽馬與賭場開發、美軍軍事基地擴張)、教育議題(私校法與私校教師)、人權議題(拒絕當兵的良心犯)、勞動議題(非典型雇用勞工、工廠女工抗爭)、農民議題(女農、農民香港WTO的抗爭),甚至是社會議題(黃禹錫幹細胞研究造假事件)。

但是,這麼多的題目,一路看下來並不給人有五花八門的感覺,因為導演們似乎不約而同在問一個問題:「韓國在日益鑲嵌進入新自由主義式的全球經濟的過程中,社會究竟付出了什麼代價,受到什麼樣的衝擊?」也因此,在反對美韓FTA、APEC與WTO等傳統「硬題目」之外,濕地、賭場、美軍基地、私校、工人甚至連幹細胞研究等等片段,也多環繞在「貧富差距日益擴大」與「政府與資本關係密切」的主題上。在影片中,很多時候這些分析是透過一個個普通人的故事來呈現的:銀行職員坐在家裡地板上眼色茫然地說著自己的工作;賭徒講著窮人如何更容易陷入賭場陷阱;站在本想傳給憨兒子卻可能被徵收的田地中,農婦訴說著心裡的心擰、憤怒與無奈……

這部影片本身也是韓國紀錄片工作者二十年來對於社會變遷介入之後的豐碩成果。提到韓國的勞工運動,很少人能不提到成立於1989年的影像紀錄組織Labor News Production(LNP),他們長期在工人群眾之間紀錄、推廣、教育,時至今日,擁有七名影像工作者與四名研究人員的LNP,不僅成為韓國與國際社會瞭解工人運動的主要窗口,也是韓國推廣獨立紀錄片運動的重要推手。而這次「16 Takes on Korean Society」的拍攝計畫,就是在韓國獨立影片影像協會(Association of Korean Independent Film and Videomakers,KIFV)以及MediACT的共同協助下完成的。其中後者即是KIFV向韓國官方爭取來的一個媒體中心(負責人就是LNP的 Myoung-Joon Kim),包含了向公眾開放的空間以及影像器材、訓練課程以及各種由市民參與介入的放映活動。我們可以說,這齣「16擊」的基礎,正是建立於過去二十年來韓國紀錄片工作者試圖將影像權重新置回人民手中的運動之上。

另外,在電影中的許多片段,我們可以聽到許多從運動中產生的音樂與歌曲,這也是韓國社會運動中的一個特色:大量地結合音樂、歌曲與舞蹈等文化元素。在對抗資本主義霸權時,葛蘭西提出了「反霸權」的運動概念,如果說我們在韓國社會運動中有看到一套「反霸權」的出現,這些藝術工作者與影像工作者的介入絕對是不可或缺的元素。

對於壓迫的反抗,一方面固然需要嚴肅的理性分析,一方面則有賴於在日常生活中植入持續抗爭的概念。這部影片的導演們,在描述這些社會衝突的時候,或是透過鏡頭冷靜地告訴我們政府政策的矛盾與荒謬,或是呈現出個人生活中樸素真實的痛苦,怨恨,不滿與不甘願。看完本片,兩個感想一直在腦中浮現:第一,這些導演,不只是熟練於影像工作呀,他們對現實的掌握與介入程度,根本就是社會改革運動中的一份子;第二,唉呀,其實不只是韓國是這樣子,台灣不也是如此嗎?我們對這些荒謬、矛盾、痛苦、怨恨、不滿,一點都不陌生,不是嗎?於是,不禁開始期待起來,什麼時候會有一部「16 Takes on Taiwanese Society」……

影片介紹:

《十六擊:你所不知道的韓流》
16 TAKES ON KOREAN SOCIETY
2006,南韓,16 takes project

放映時間:

電影資料館

8(六) 6:00~9:00
●映後座談
在銀幕前後行動---南韓MediACT與Media Culture Action的經驗
13(四) 2:15~4:05

新竹影像博物館

20(四) 6:30

沒有留言:

 
Blogger Template Layout Design by [ METAMUSE ] : Code Name BlackCat 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