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9月1日 星期六

行動的意志

作者:蔡培慧(重建工作者)

這是一場持久、艱辛、終究美好的戰鬥。淑梅的鏡頭是溫柔的,娓娓道來的敘事氛圍,慢慢將觀者帶向對清水遷村的理解。但凡任何媒介形式都存在著作者觀點的前理解與前限制吧。作為觀眾的你我,大抵只能在這個前理解之上擴大我們的想像。遙遠的中寮鄉、清水村、老農、重建、香蕉園所承載的豐富意象,往往也在觀影前暗示著我們,紀錄片所將開展的故事與場景。

當工業化生產鋪天蓋地地深入日常生活與行事邏輯並且滲入農業之際,近年彰顯農民安身立命農鄉浪漫的紀錄片,某種意義上或許是人們在工具理性的鉗制下尋求超越的共同嚮往吧!當然這也意味著對反的可能:耽溺於田野風情的影像敘事,潛藏著博物館化農鄉,從而形成僵固的認識危機。《寶島曼波》所紀錄、所無法紀錄的,或許都在於此。情節與事件之外,片中所彌漫的氛圍,或者準確的說,阿伯的憤怒與周折背後,似乎呈顯著不同於現代規範與行事中的邏輯理路,且讓我以鄉村性(rurality)來稱呼這個理路,這是一種根植於農業田間勞動、社群信任而緩緩形成的集體意識。

阿伯們在地震之後勇敢迎向前去,以素直之心面對地震之後脫離農鄉脈絡的科層體制以及官僚系統產生的連串書表,他們這麼做的是為著清水遷村的每一家戶,也認為世情要「照起工」,而這個規矩可不是現代行政體係多如牛毛的重建法規,而是基於互惠的權衡、基於信任的承諾。片中,許清波阿伯之所以對縣府官僚大小聲,或許更表達出對縣府「冇照起工」的不以為然吧。

「冇照起工」不只是科層制下的基層公務員,衡諸921地震後住宅重建最大的問題,在於國家的家屋重建資源放在「住宅優惠貸款」的利息補貼,巧妙的將「受災戶資格」轉移為「可貸款身份」,能否取得國家重建資源的身份由「受災戶」,轉移為取得銀行融資同意的「貸款戶」,以實際經驗來看,取得銀行融資的往往是所謂具有償債能力(意味著有工作能力、足夠的擔保品)的階層。換句話說,最終決定921補助的機構並非國家機制,而是市場機制:銀行。制度的失衡是921住宅重建未盡的主因。

清水遷村之所以是一場終究美好的戰鬥,導因於阿伯們行動的意志,這份堅持促成了改變的契機,清水遷村等到了幸運,並非人定勝天的意志萬能,而是由於長期的堅持與奔走,牽動著建築專業與社區工作者的投入,讓體制鬆動、讓體制外的資源逐步匯集,成就家屋重建因緣俱足的圓滿。投入重建八年的現在,以「因緣俱足」形成清水遷村,感到十足的荒謬與挫折,我們未能直接挑戰住宅商品化的重建政策,因而只能在既成的框架中進行資源的整合協調,清水遷村雖然獲得了諸多經費挹注與集體的銀行協商,然而個案終究只是個案,難道我們在每一次的災難之後,只能仰賴虛無飄渺、不可預測的愛心捐款、民間資源。當然,犬儒一點的說,我們不也從體制外捲動了許多資源,使遷村重建成為可能嗎?不過當921地震、桃芝、納莉颱風,乃至更遙遠的韋恩、賀伯都只能靠體制外的資源挹助,方有進展時,我真不知道,所謂的重建經驗究竟帶來什麼啟示?

這股焦慮在清水遷村的影像中得到緩解,就此而言,淑梅的《寶島曼波》正是一場堅定的草根行動。老天爺的眷顧沒能讓阿伯撐到紀錄片首映,猜想他看著片中時而靦腆、時而微笑、時而激昂、時而訐譙的自己,會笑笑的說句「總是愛做,冇,欲按怎?」

《寶島曼波》
Formosa Dream, Disrupted
2007,台灣,黃淑梅,142min

電影資料館

7(五)2:50~5:12
16(日)6:50~9:12

新莊樂生院

16(日)2:00~4:22

新竹影像博物館

16(日)1:30●映後座談

沒有留言:

 
Blogger Template Layout Design by [ METAMUSE ] : Code Name BlackCat 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