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9月5日 星期三

藝術?犯罪?另類的城市地景--「塗鴉轟炸」(Piece by Piece)

作者:莊景和(台灣師範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

「社會早已受資本家所控制,塗鴉客可能才是真正看清楚社會的人!」from Piece by Piece。

紀錄片「塗鴉轟炸」(Piece by Piece)是導演Nic

Hill 從2000年開始拍攝,耗時四年才完成,該片不僅紀錄了舊金山塗鴉地景的演變,重要的是,藉由深度訪談、田野調查等方式,利用鏡頭引領觀眾進入「塗鴉客」(writer)的生活風格與文化邏輯。長達四年的拍攝時間裡,累積的總拍攝時數超過100多個小時,經過粹取,剪輯成緊湊的78分鐘紀錄片,全片的敘事旁白由舊金山資深塗鴉客Senor擔任,娓娓道出塗鴉歷史以及精采的冒險故事。

為何片名取為「塗鴉轟炸」(Piece by Piece)?這與塗鴉種類有關,一般來說,塗鴉可分為三種基本形式:「簽名塗鴉」(Tag)、「快速塗鴉」(Throw-Up)、「巨幅塗鴉」(Piece),晚近塗鴉文化與更多創意媒材結合,發展出模板塗鴉(Stencil)、貼紙(Sticker)等等,不過,一般塗鴉客都公認「巨幅塗鴉」(Piece)才是最能展現個人技巧與風格的塗鴉,因此紀錄片取名為「塗鴉轟炸」(Piece by Piece)象徵著塗鴉創作連續不斷,各個團隊(crew)間的競爭與接力,創作出一幅接著一幅的作品,傳達塗鴉客頑強的創作力與險境求生的意志。

有人說塗鴉客是「都市人類學家」,因為他們總是知道城市運作的規則,找出可供創作的空間、臨檢的漏洞等等,無時無刻都在跟競爭對手、城市空間、政府權威以及大眾批判的眼光「對戰」(battle),找尋「崛起」(getting up)的契機。塗鴉文化反叛又反骨的特質,讓城市空間產生「斷裂」,無疑是城市地景中的「噪音」,但透過它的創意展現,提供人們另類思考,思索空間的另一種可能性。只是,這樣的實踐往往得付出代價,就像片中提到兩個已過世的塗鴉客,被謀殺的Dream以及遭到誤殺的Tie,其中,Tie是亞裔美國人,成長過程中受到許多歧視,透過塗鴉的方式,宣洩自己的情緒,某晚,他正攀爬到屋頂準備噴漆,被一位屋主發現,以為他要破門而入,所以拿槍直接朝他頭部開槍,其實,他只是想爬上太平梯找尋可以作畫的地點,事後有證人出面說Tie在對方拿出槍時,就已高舉雙手,大喊他是塗鴉客,不是搶匪,但對方依舊扣下了版機,就這樣,結束了年輕又短暫的18年生命.....。

塗鴉客以自己的速度在城市空間遊走,面對這樣的速度,有人接受,有人覺得礙眼,但無論接受與否,它一直存在著,在他們選擇塗鴉客身分起,他們就已決定拒絕過度資本主義化的城市空間,決定用自己的速度生活,用自己的美感改造城市空間,或許,我們該跳脫「塗鴉=犯罪」的窠臼,試著深入塗鴉文化意涵,透過這部紀錄片,你將領略到塗鴉文化的真實樣貌與生命力.....。

影片介紹:
《塗鴉轟炸》
Piece by Piece
2005,美國,Nic Hill,80min

放映資訊:

電影資料館:
11(二) 4:20~5:53
15(六) 5:20~6:53

新竹影像博物館:
12(三) 7:00

沒有留言:

 
Blogger Template Layout Design by [ METAMUSE ] : Code Name BlackCat 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