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9月4日 星期二

土地與生命

作者:蛇屎

如果不是跟苦勞網交往一段時間了,我一定會抱怨為何他們每次都如此惡毒地把最沈重的影片交給我。不過,由於我知道鐵馬影展不斷嘗試把島外的抵抗經驗「本土化」,我也只好一如往常的認帳,並希望觀眾看完之後別又尷尬於到底該瘋狂的給導演掌聲,或沈靜的替抗爭者焦慮。

《滅頂家園》包括記載NBA的二十二天絕食、寧滅頂不搬遷(不合作主義)的抗爭過程及事後再追蹤兩部份,它探索「現代化」與「傳統」之衝突的旅程,是從印度阿迪西亞原住民村落開始的。為了供應下游主要工業區與大城市足夠的水源,政府開始了無數的水壩興建工程。雖然解除乾旱區水資源不足的口號也在政策執行過程中被提了出來,但是在實際進入農村之後,我們就會發覺,僅僅為了四千萬人的利益,有超過一千六百萬農民、漁民被剝奪了存在的權利,顯然在工具理性的偽裝下,水壩的益處被高估,而損失是低估的。

雖然印度的行政首長暴露在直接抗爭的表層,而高等法院位是村民與政府間之裁決的中介,但實際上「世界銀行」可能是這座世界第二大水壩的幕後黑手。世銀所代表的,不僅是核心國家在二戰之後向外遞送的「借貸—依附」國家發展模式,更是如鬼魅般的現代化意識形態。因為意識形態已根深蒂固,債務更沈重,所以就算所謂的世銀評估專家已經提出暫緩的建議、水壩興建的違法程序被揭露、外商撤資,卻仍然無法阻止這一切,就像台灣的核四。

就像台灣所有政府政策下的徵收,印度農民也被以「金錢賠償」來處置,但是深入貧民窟的鏡頭不得不讓我們清醒,農民被奪走的不僅是土地,還是依靠土地存續的生命。農民是大地的子民,當農耕被掠奪,只能代表著他們的後代將被強迫捲入社會最底層。與此同時,政府信誓旦旦提出的那些長著連牛都不吃的草的劣質土地、連牛都不喝的自來水,和一切需要金錢交換的醫療、教育、公共設施,都只是迫害的共謀。

除了永遠無法靠重新安置、金錢賠償來解決農民生存問題的這個社會事實,在片末尾被積水淹沒的神廟,更提醒我們另一個事實:對西裝筆挺的官僚來說,工程是驕傲;對原住民農民來說,豐收才是驕傲,神祉、祖靈、昆蟲、蚯蚓、家庭、社區才是驕傲,因為土地是天賜的非市場的、河流是神聖的生命來源。

現代化的泡影,被那些遭貶低、丟入城市邊緣的「人種」所戳破,然而她/他們不在於告訴我們「衝突的」不可解決性,而是在提醒我們,對於錯誤政策的檢討不能單單關注於應付農民抗爭訴求,而應一併的檢討下游工業區、貿易與商業區對印度的意義是什麼?龐大的水壩資金能不能化作一個個具在地性而更有效的水資源儲存庫?

最後,當各界仍在舉辦學術會議的時候,村落土地一吋吋的被大水吞噬,而村民開始佔據政府廢棄的土地,那怕這新土地只能再撐兩年。然而,面對如此處境的受壓迫者,社會運動究竟能/還能作些什麼?這些為了真正生存生產需要而佔領土地的行動、因生命受威脅所做出的以生命與之對抗的行動,對當代城市中普見的後現代游擊戰式社會實踐又能有什麼反省?

影片介紹:

《滅頂家園》
Drowned Out
2002,英國,Franny Armstrong,90min

放映資訊:

電影資料館:



7(五) 1:00~2:30
12(三) 5:10~6:40
樂生療養院:
15(六) 2:00~3:30
新竹影博館:
15(六) 3:35

沒有留言:

 
Blogger Template Layout Design by [ METAMUSE ] : Code Name BlackCat 2.0.0